2023/11/19
喜报|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2023年度奖学金
近期,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2023年度奖学金和校级荣誉称号。
其中,2022级博士生宋纳川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陈镜蓉、代媚、李晓晴、武烁、张乐获校级特等奖学金;唐建普、吕兆月、宋纳川获校级一等奖学金;郭彦飞、张睿、杨森、游讯、李思齐、王竞、崔臻、程宇、樊晓婷、李沛然、王中昱、武俊琳、黄燕、王子青、徐梦迪、霍佳乐、王丽君、刘明星、陶若宇、韩宇、李隹郧、武烁、曾庆瑄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蓝可沂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薛太玲获硕士生优秀学业奖学金。张睿、吕兆月、宋纳川、徐梦迪、霍佳乐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杨森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热烈祝贺各位获奖同学!期待同学们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
2023/10/21
课题组师生十月学术会议之旅
2023年10月12日-10月14日,课题组老师与博士生参加2023中国生物材料大会(重庆)。仰大勇老师受邀作题为“DNA功能材料助力肿瘤诊疗”的分会主旨报告,姚池老师作题为“核酸功能材料助力活细胞传感”的分会邀请报告,与全国学者交流和探讨了近期的科研工作。博士生张睿、郭彦飞和杨森参加会议并做海报展示,博士生吕兆月作题为“智能DNA纳米系统强化mRNA转染”的口头汇报。
2023年10月14日-17日,仰大勇老师与部分博士生参加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武汉)。仰大勇老师受邀作题为“DNA生物功能材料”的分会主旨报告。博士生唐建普与宋纳川作海报展示,二人获得“最佳墙报奖”。
参加学术会议拓展了科研视野,促进了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课题组师生学术会议现场合影
博士生杨森、宋纳川、张睿和唐建普作海报展示,博士生吕兆月作口头汇报
十月金秋,师生有缘再聚。学术会议期间,仰大勇老师携唐建普和宋纳川与解孝林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仰大勇老师在武汉大学学术交流期间,看望了在武汉大学读博士的课题组硕士毕业生李涛涛和张志丽。
解孝林老师、仰大勇老师、宋纳川合影(左),仰大勇老师、李涛涛、张志丽合影(右)
|
2023/10/7
课题组召开2023发展论坛
2023年9月30日,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陈洪钫报告厅召开2023年发展论坛,全体师生参会。
会上,仰大勇老师回顾了课题组八年来的奋斗历程,勉励课题组全体成员热爱科研、勤奋努力、同心同德、互助共进。姚池老师、赵怀鑫老师梳理了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并规划了未来研究方向。每位学生汇报了课题进展及研究计划,对课题组管理及个人成长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
2023/09/30
课题组师生参加第十届DNA纳米技术国际研讨会
2023年9月8日至9月10日,第十届DNA纳米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顺利召开,课题组部分师生共襄盛会。
参会师生合影
博士生唐建普、张睿、郭彦飞、吕兆月、杨森分别作英文口头汇报,并参与海报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工作。学术交流中,大家展现了当代年轻科研人的蓬勃朝气,获得了同行专家的认可,收获了宝贵的建议。
博士生作口头报告
仰大勇老师作主旨邀请报告
仰大勇老师受邀作题为“DNA-Based Material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s”的主旨报告,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和探讨了近期的科研工作。
|
2023/09/23
2023迎新(四):新生培训结业感悟
8月19日上午,经过为期7周的线上会议,新生培训会圆满结束。新生回顾总结培训内容,课题组为新生发放结业证书。
新同学的结业感悟:
王竞:不管是在科研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对于失败的过去,只需反省自己,吸取教训;对于成功的过去,只需不骄不躁,吸取经验。凡事不可再回头,逝去的时光也是一次成长的代价,累积的经历才是成长给予的财富。
李思齐:经过这次培训,我对什么是科研,为什么要做科研,以及该如何更好地做科研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不断的思考中,我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科研中的困难。
代媚:在未来的读研生活中自己需要学会主动沟通交流、主动讨论问题,积极融入课题组这个大家庭;还需要培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科研过程中要建立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失败,做事善于规划,提高效率并认真细致。
曾庆瑄: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通过几次汇报,我逐渐对DNA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真正地明白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在开启新旅途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应对挑战,完成学习上、行为上、习惯上的转变。
李晓晴:每次培训会上的汇报与聆听都让我收获颇多。之前我对于研究生生活的了解,只止步于网络传说与身边同龄人的玩笑中,好像雾里看花。通过这次的新生培训会,不论是阅读学习课题组实验室指南、文献还是组内老师与师兄师姐的汇报分享,这些都使我对以后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有了初步而准确的认识。
武烁: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要注意效率问题,形成高效的科研节奏,主动学习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去学。
李隹郧:通过课题组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我认识到研究生不可能再重复高中以前的“填鸭式”学习,而必须经历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虽然所有的老师都会强调这一点,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
韩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心态与本科阶段完全不同,研究生要学习并训练科研思维,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正确地看待并转换科研中的“失败”,正确看待研究生阶段这一自我激发,自我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
陈镜蓉:我们了解并学习到读研的动因以及收获,还有关于思维转变、交流、创新以及实践的意义和重要性,要做思想自由、行为规范、热爱科研事业、做有品位研究的靠谱青年。
张乐:通过郭小翠师姐和初宜文师姐“毕业生经验”主题分享,我明白了做科研时要多思考“为什么”以及具备团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蓝可沂: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我切实感受到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上的不同,也深刻了解了读研期间需要的心态和思想。感谢每一位在培训期间分享经验的师兄师姐和老师的教导。
期待与各位新生相遇北洋园,共探科研之美!
|
2023/09/17
2023迎新(三):师兄师姐分享科研经验
培训活动期间,师兄师姐们共进行了8场分享汇报,内容涉及科研经验和生活感悟等。
下面简要介绍系列培训内容:
主题一:学术道德规范,报告人:唐建普
博士生唐建普讲解了学术道德的基本规范,通过解析多个反面案例,强调了坚守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主题二:毕业生经验分享,报告人:郭小翠
毕业生郭小翠博士分享了读研究生的心得感悟,提出了研究生要提高效率,形成高效的科研节奏,同时要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平时多问自己“为什么”,在思考中拨云见日,梳理思路。
主题三:毕业生经验分享,汇报人:初宜文
毕业生初宜文聚焦于读研究生面临的困难,为新生分享了关于攻克难关和调整心态等方面的经验,提醒大家保持正能量,加强交流合作。
主题四:认识DNA,汇报人:李帅
毕业生李帅博士围绕课题组科研方向展开介绍,通过各项DNA技术与相关应用研究的讲解,带领新生认识DNA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及意义,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
主题五:实验室安全,汇报人:杨森
博士生杨森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了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安全是一切科研活动的前提,新生明确实验相关安全规则和培养基础安全意识是开展科研工作前的重要一步。
主题六:成长与转变,汇报人:李沛然
硕士生李沛然围绕本科生到研究生之间的转变展开分享,为大家梳理成为一名研究生后在学习、生活、集体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提出相关适应新生活的方法,助力大家尽快适应,完成身份转变。
主题七:新生的科研历程,汇报人:游讯
博士生游讯对新生开启科研生活提出宝贵建议,对新生而言,科研历程从阅读文献开始,到学会基本操作,再到独立完成课题,这都是科研途中的必经关卡。闯关武器就是“沟通交流”。
主题八:科研软件使用,汇报人:张睿
博士生张睿为大家介绍了科研工作中常用到的软件。包括数据处理、文献管理和科研绘图等软件,为新生科研生活的启航添动力。
|
2023/09/10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课题组师生共庆教师节
教师节来临之际,课题组举办主题活动,庆祝第39个教师节。毕业生郭小翠博士和董宇航博士返回学校看望老师,课题组2023级硕/博研究生新生为老师献花,全体同学为老师送上真挚的祝福,最后大家共同品尝节日蛋糕。
感谢老师提灯引路、相伴相护,祝愿所有老师喜乐安康、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
2023/09/02
2023迎新(二):新生风采
热烈欢迎2023级新生加入DNA PLUS LAB大家庭!
大家好,我是王竞,来自山西晋中,是23级博士新生。我性格安静,比较慢热,喜欢绘画、看书和运动等。本科毕业于古都西安,硕士来到天津大学。很荣幸可以继续留在课题组大家庭中学习工作,期待未来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共同成长。同时,也希望自己保持对科研的热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家好,我是2023级新生李思齐,来自广袤的大西北。本硕就读于天津大学,很开心能够继续在母校攻读博士学位,与大家一起探究科研的魅力。日常空闲时喜欢听歌、运动、发掘美食等等。希望自己未来几年能够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大家好,我是23级硕士新生代媚,来自云南昆明,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很荣幸能够进入天大学习,并加入课题组大家庭。我平时喜欢研究美食、看电影和听音乐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光中,自己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学业上取得进步,个人能力得到锻炼,为课题组的建设作出贡献。
大家好,我叫曾庆瑄,来自河北唐山,本科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很开心能够在这里遇见大家,并且加入课题组成为其中的一员。平时我比较喜欢游泳、听音乐、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空闲时间也比较喜欢看电影,与朋友闲逛。我为人活泼,做事比较有耐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与大家好好相处,共同进步,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克服困难,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家好,我是李晓晴,来自河北邯郸,本科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很高兴加入课题组大家庭。空闲时间我喜欢看漫画和脱口秀,向往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喜欢打羽毛球。之后的研究生阶段希望自己能与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收获宝贵真挚的友谊。
大家好,我叫武烁,来自河北保定,很开心很荣幸加入课题组这个大家庭!平时喜欢享受美食,喜欢旅游看风景,喜欢听音乐,喜欢打羽毛球。在未来三年里希望可以和大家愉快相处,互帮互助,踏踏实实做科研。
大家好,我是李隹郧,来自四川南充,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很高兴能够加入课题组,继续留在天大开启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有看电影、做手账,运动偏向于羽毛球、慢跑等不太剧烈的运动。希望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与大家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大家好,我叫韩宇,来自山东聊城,本科就读于烟台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很荣幸加入咱们课题组,能与各位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一同快乐地做有品位的研究。平时喜欢吃美食、看电影和纪录片等。希望未来三年能够和大家互帮互助,学有所成!
大家好,我是2023级硕士新生陈镜蓉,来自辽宁沈阳,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化学系。我平时喜欢骑车、跑步,闲下来也喜欢看电影,或者出去旅游。我的性格可能比较慢热,但我比较善于沟通,也喜欢交朋友,希望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能够一起进步。作为一名新成员,非常荣幸能够加入我们课题组这个大家庭,也希望今后三年能够向老师,还有师兄师姐和各位同门们多多学习,有所收获。
大家好,我是张乐,来自黑龙江哈尔滨,本科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很高兴硕士就读于天津大学。我是一个乐观、热情、有责任感的东北女孩,平时喜欢听歌、看乒乓球比赛、练字。非常荣幸加入到仰老师课题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相信在严谨治学的老师们指导下,以及优秀负责的师兄师姐帮助下,未来三年自己可以快乐地做有品位研究,成为一名靠谱青年,不负自己,不忘感恩。
大家好我是蓝可沂,来自马来西亚槟城,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很高兴能加入课题组继续学习。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剧和听歌,也喜欢到处逛逛探索各种好玩和好吃的。我是典型的ENFP,很热情开朗,希望未来几年能与大家和谐共处、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请大家多多指教。
|
2023/08/26
2023迎新(一):课题组开展新生培训活动
为了帮助新同学快速适应新环境,实现研究生身份的转变,2023年7月8日至8月19日,课题组举行了为期7周的2023级硕/博研究生新生线上培训会。姚池老师主持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
仰大勇老师做了“读研二三事”的报告,加深了新生对研究生这一角色的理解,为即将开启的科研学习生活提出了宝贵建议。高年级同学唐建普、李帅、杨森、张睿、游讯、李沛然分别做了学术道德规范、认识DNA、实验室安全、科研软件使用、新生科研历程和成长与转变的报告。培训会特别邀请毕业生郭小翠博士和初宜文分享科研经验。新同学对课题组研究领域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学习汇报。
经过此次培训活动,新生的科研素养及学术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课题组研究方向、公共事务及日常管理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同学们期待全新的学习生活,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科研工作。
|
2023/06/16
课题组举办2023年毕业活动
花满仲夏,灼灼其华。6月13日,课题组毕业活动如约而至,全体师生共同为2023届硕士毕业生践行。
早上鸟语花香,阳光正好,怎么能少了全家福呢。
中午,大家共同举杯祝贺毕业生们圆满结束3年的学习生活,开启人生新篇章。仰老师为大家分发蛋糕,为毕业生送上真挚祝福。
傍晚,大家齐聚三问桥下举办歌会,大家用歌声来追忆往昔、憧憬未来,在欢快的旋律中尽情跳跃。
感谢各位毕业生对课题组做出的贡献。过往三年DNA PLUS LAB留下了专属于你们的独家记忆,期待未来仍能同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讯。愿各位毕业生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前途似锦,万事胜意!
|
2023/05/20
课题组举行2023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2023年5月17日,课题组圆满举办了2023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经过答辩评审,全体毕业生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学位授予资格。
毕业生对导师们的指导表示了感谢,导师肯定了大家取得的成绩和对课题组做出的贡献,并送上了祝福。答辩会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感谢答辩委员会专家的评审和指导!
祝愿毕业生们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
祝愿课题组硕果累累,蒸蒸日上,再续华章!
答辩人与评审专家
课题组全体合照
答辩人展示
茶歇会
|
2023/05/17
DNA PLUS LAB 2023 征文大赛作品《西江月·癸卯春于北洋观桃》
本期推送的作品是:《西江月·癸卯春于北洋观桃》,作者:常乐乐。
文章链接
|
2023/05/09
DNA PLUS LAB 2023 征文大赛作品《风》
本期推送的作品是:《风》,作者:李思齐。
文章链接
|
2023/05/02
DNA PLUS LAB 2023 征文大赛作品《春信》
本期推送的作品是:《春信》,作者:仝兆斌。
文章链接
|
2023/04/26
DNA PLUS LAB 2023 征文大赛作品《二十八》
本期推送的作品是:《二十八》,作者:游讯。
文章链接
|
2023/04/10
课题组举行2023征文大赛
2023年4月8日,课题组举行“DNA PLUS LAB 2023 征文大赛”颁奖活动。
本次征文大赛历时50天,共征集到31篇作品。经过全组成员投票,评选出一等奖2名(仝兆斌、游讯)、二等奖4名(李思齐、崔臻、黄梦雪、常乐乐)、三等奖6名(杨森、陶若宇、张睿、李沛然、王子青、霍佳乐)以及优秀奖19名。获奖同学饱含深情诵读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感悟。
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探寻真理的道路。写作教会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慢脚步,去思考人生、关注当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找到内心快乐富足的源泉。获奖作品将在后续推送中逐一呈现,敬请期待。
丰厚的奖品
一等奖获奖同学
二等奖获奖同学
三等奖获奖同学
优秀奖获奖同学
获奖作品朗读
|
2023/02/09
仰大勇老师受邀加入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顾问委员会
近期,仰大勇老师受邀加入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顾问委员会(Advisory Board)。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page/journal/16163028/homepage/2126_edbd.html.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是国际顶级材料科学杂志,在材料、化学、物理、生命、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最新影响因子为18.808。
|
2023/02/07
课题组2023开工大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课题组师生再次欢聚北洋园,开启新征程。新学期,新气象;新起航,新希望。DNA PLUS LAB开工大吉!
2023年第一张全家福
从休假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的研究生们
|
2023/01/23
课题组2023新春团拜会
2023年1月21日除夕,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课题组于线上举行新春团拜会,全体师生携亲友欢聚云端,相互拜年贺岁,喜迎兔年新春。在此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兔”飞猛进,成果“兔”出,大展宏“兔”!
|
2023/01/08
课题组2022年终总结会
2023年1月8日,新年伊始,课题组召开2022年终总结会。大家梳理和总结了2022年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分享收获与感悟,制定新年目标,并互送新年祝福。期待新年新气象,师生一起努力,推动团队发展。
|
2022/10/16
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度奖学金
近期,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度奖学金。热烈祝贺各位获奖同学!期待同学们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李帅、唐建普
2022年校级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宋纳川、霍佳乐、徐梦迪、黄燕、王子青、刘明星、王丽君、陶若宇、李泓瑾
2022年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者:
李帅、唐建普、张睿、吕兆月、杨森、崔臻
2022年校级二等奖学金获得者:
郭彦飞、常乐乐、初宜文、黄梦雪、李倩、李喆勉、仝兆斌、程宇、樊晓婷、李沛然、李思齐、王竞、王中昱、武俊琳
2022年校级三等奖学金获得者:
刘津桥、游讯、梁艾奇
2022年校级三好学生获得者:
郭彦飞、杨森、初宜文、李倩
2022年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
王中昱
|
2022/10/16
喜报|课题组2名博士生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近日,课题组博士生李帅和唐建普荣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热烈祝贺二位同学!
李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直博),在Angew Chem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5篇,多次获得“天津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曾获天津大学三好学生、天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天津大学自强之星、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唐建普,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在国际知名杂志Adv Funct Mater、Nano Toady、Acc Chem Res上共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天津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天津大学渤海证券奖学金”。
|
2022/09/24
课题组发展论坛
2022年9月10-11日,课题组举办发展论坛,梳理研究课题,规划未来方向。
|
2022/09/22
师生共度中秋节
2022年9月10日,值此中秋教师双节之际,师生共度中秋之夜。三问桥下,青年湖畔,赏月吟唱。大家不能与亲人团圆,在北洋园里如亲人般相伴。
|
2022/09/16
师生共庆教师节
2022年9月10日,值此第38个教师节之际,师生共庆节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杨璐和吴维建返回学校,向老师送上最暖心的祝福!
|
2022/09/15
课题组七周年纪念品闪亮登场
课题组师生共同设计的七周年纪念品—小七鸭舌帽,闪亮登场!!让我们一睹小七和研究生的风采吧!
|
2022/08/28
2022年课题组新生培训
为帮助新生熟悉研究生生活,尽快融入课题组,课题组于2022年7月9日至8月23日,开展了为期7周的线上培训和为期3周的线下培训。
在线上培训中,课题组老师、毕业生师兄师姐和高年级同学讲解了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并传授了做科研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新生也对课题组方向的理解和文献的学习进行了汇报。在线下培训中,安排了实验室常用实验技术的学习,规范了实验操作,掌握了基础实验技术。
经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各位新生在学术表达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有了深入的认识,对常用实验操作有了系统的了解。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表示要继续努力,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下一阶段的科研生活。
|
2022/08/20
新生团建—游览雪窦山
2022年8月12日,课题组师生来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雪窦山风景区,开展团队秋游活动。
雪窦山素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课题组师生自山顶而下,欣赏了飞流直下的上隐潭、曲径通幽的中隐潭和绚丽多彩的下隐潭,体味到三隐潭风景的水秀山明和诗情画意。此外,景区内鸳鸯瀑、人间鹊桥、山间索桥、九龙桥和幸福快车等景点,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山间景色令师生们流连忘返,大家纷纷用相机记录下雪窦山的奇伟瑰丽和团队成员的欢颜笑靥。
此次活动增加了课题组成员的凝聚力,师生彼此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课题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
2022/08/17
课题组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主办青年学术研讨会
2022年8月11日,由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主办、可持续生物材料与医学诊疗团队承办的2022甬江青年学术研讨会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大学和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青年学者们围绕“功能新材料”主题,通过专题报告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研讨了前沿科技方向,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
会后,专家们一同参观了研究院科研成果展厅和科研团队实验平台,详细了解了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的平台优势。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激发了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科研热情,营造了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学术氛围。同时,为甬江区位科研院所的深化合作搭建了平台,有利于促进各方协同发展。
|
2022/05/23
快讯:2022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圆满完成
2022年5月23日,课题组在线圆满完成了2022届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全体毕业生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授予资格。
答辩会后大家为毕业生送上鲜花,合影留念。
预祝毕业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祝愿课题组同心戮力,乘风破浪,硕果累累,蒸蒸日上!
|
2022/05/4
课题组开展“春日图鉴”主题摄影比赛
春风贺喜,花满校园,课题组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4日开展“春日图鉴”摄影比赛活动,向全组成员征集春日校园胜景的照片并进行评比。
课题组师生报送参赛作品三十余张,通过投票评选,最终欧俊含获一等奖,李思齐和刘明星获二等奖,杨森、丁小惠和王子青获三等奖。
春花正繁,彰显最美好的生机,春叶正绿,给人以最蓬勃的动力。此次摄影比赛旨在丰富课题组成员的文化生活,鼓励大家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发现美好,感受春意,乘盛春之势,寻得生活的一出新意!
|
2022/05/1
课题组举办露天晚会
5月1日晚,课题组在天津大学太雷广场举办露天晚会团建活动,为近期过生日的同学举办集体生日宴。
活动开场,伴随着欢快的祝寿歌,大家一起分蛋糕,送贺卡,合影留念。
随后是露天晚会的演唱环节,大家用真挚的感情演绎着每一首歌曲,与观众积极互动,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露天晚会特别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文体生活,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全力以赴,扬帆起航!
|
2022/04/12
课题组举办细胞培养讲座
2022年4月9日,课题组举办了以细胞培养为专题的线上学术交流讲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鑫老师为特邀主讲人。
牛鑫老师从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讲起,系统地介绍了细胞培养的三要素——环境/设备、试剂和操作,强调了环境洁净无菌和设备定期保养的重要性,详解了细胞培养的常用试剂及操作规范。随后,牛鑫老师就如何统筹规划细胞实验这一问题,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持久战准备和时间管理四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与同学们分享了宝贵经验。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就细胞实验中的常见问题积极提问,牛鑫老师结合自身实验心得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次讲座是一场课题组师生的基础学术技能培训之旅,在学习与讨论中大家找到了认知误区,完善了理论体系,扎实了实验基本功。细胞培养是生化实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掌握原理、规范操作是取得良好实验数据的前提。希望大家在实验中注意相关细节,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科研能力。
|
2022/03/24
课题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2022年3月24日,课题组举办了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研究生生涯”为主题的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靳学峰老师为特邀主讲人。
靳学峰老师以“疫情期间研究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为背景,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梳理了研究生面临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分析了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情绪与压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具体措施。靳老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压力和困境,找到适合自身的应对方式,鼓励同学们“减轻焦虑,积极交流,正视压力,重塑健康自我”。同学们与靳老师积极请教交流,大家表示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心理健康对人格发展和个性培养至关重要,是其他素质能力健全发展的基础。本次心理健康讲座有助于同学们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好地掌握释放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法,构筑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
|
2022/01/31
课题组2022年新春团拜会
2022年1月31日晚,课题组于线上举行新春团拜会,全体师生携亲友云端共度除夕,喜迎虎年新春。
通过视频连线,课题组大家庭欢聚一堂。成员们相互拜年贺岁,传递新春祝福,特别是对留校过年的同学们,送去了真切的关心与问候。
金牛奋蹄辞旧岁,福虎长啸迎春来。愿大家年年顺景,事事顺意,在新的一年里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再创佳绩。
|
2022/01/16
课题组召开2021年终总结会
2022年1月16日,课题组于线上召开2021年终总结会,全体师生参会。
每位成员从科研总结、公益管理及个人计划等方面进行汇报,梳理了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制定了新一年的计划和目标,致谢了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会后颁发了科研奖、管理奖、贡献奖和进步奖。
仰大勇老师总结了2021年课题组取得的各项成果,肯定了一年来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规划了课题组的发展方向,鼓励大家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2021年已经落幕,2022年我们携手奋进!
|
2021/10/15
勇往直前,共谋发展——课题组2021年发展论坛
近期,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谢克昌报告厅召开2021年课题组发展论坛。课题组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每位成员就近期个人工作进展进行了分享、探讨和交流,对课题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最后,仰大勇老师对本次发展论坛进行了总结,提出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和自我革新是团队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勉励课题组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勇往直前。
|
2021/09/10
六载奋进,再开新篇——课题组六周年庆暨2021级迎新活动
2021年9月10日,课题组举行了六周年庆暨2021级迎新活动。课题组全体成员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素拓基地参加此次活动。
伴着热情的骄阳,踏着青春的草地,2021级新成员正式与课题组见面,迈出了融入课题组大家庭的第一步。本次活动正值教师节,新生代表为四位老师献上鲜花,感恩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全体成员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素拓活动环节,通过挑战团队任务,课题组成员对身边的伙伴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团结协作、合作共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活动结束时每位成员都分享了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表示,师生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克难关,共享成功。
六载华章共谱写,长青基业同心建。愿大家在新的篇章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精诚合作,不懈拼搏,实现新的飞跃。
|
2021/08/21
凝心聚力,迎新启航——课题组2021级新生线上培训会
酷暑难挡执着,炎热不抵热爱。2021年7月17日至8月21日,课题组举行了为期6周的2021级硕/博研究生新生线上培训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培训。
仰大勇老师分享了“读研二三事”,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从事科研的动因、课题组的发展历程和培养目标等,鼓励大家坚韧毅力、每天努力、热爱科研、体验快乐、共同进步、相互成就。李凤、赵怀鑫和姚池老师分别做了关于学术道德与规范、实验室安全教育及情绪管理和压力调节的报告。博士生董宇航、李帅、唐建普和张睿分别做了学术经验、认识DNA、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和绘图与数据处理的报告。会议特别邀请了毕业生郭小翠博士分享科研经验。
此次培训帮助新生们深入了解课题组,尽快适应科研生活,课题组全体师生也从中汲取到营养和能量。会后,大家一致表示要砥砺前行、再接再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阶段的科研工作。
|
2021/06/01
快讯:2021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圆满完成
近期,课题组圆满完成了2021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各位研究生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感谢答辩专家拨冗指导!
答辩会后课题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并进行毕业交流活动。毕业生感谢导师的指导锻造和关怀爱护,感谢课题组小伙伴的帮助和陪伴。导师感恩与每一位同学的相遇,感谢每一位同学为课题组发展做出的贡献。
祝愿毕业生勿忘初心、奋勇攀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祝福课题组不断实现新突破,为国家发展和科学进步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
相遇是缘,同室化材,聚散天涯若比邻!
|
2021/04/06
2021年课题组举行安全排查消防演练—警钟长鸣、安全第一、防患未然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2021年4月3日,课题组全体师生共同行动,排查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4月6日,师生共同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练。
|
2021/03/21
2021年踏青迎春活动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课题组于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踏青迎春活动,在海河教育园内漫步寻春,在美食中畅聊人生,在歌声里咏叹不忘初心。本次活动丰富师生文体生活,强健体魄,滋润心灵,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愿大家“莫负时光、只争朝夕”,充满干劲开启新一阶段的科研工作!
|
2021/01/17
2020年年终总结会议
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上午8:30,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谢克昌会议报告厅召开2020年年终总结会。仰大勇、李凤、姚池、赵怀鑫老师及课题组3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每位成员分别从2020科研总结、公益管理及2021计划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并对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以及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课题组颁发了“年度科研奖”、“年度公益奖”、“特别贡献奖”和“年度进步奖”,获奖同学与老师合影留念。
仰大勇老师在认真听取报告后,总结了课题组2020年取得的进步与成果,表达了遇到优秀的工作伙伴与学生的幸运,感谢大家的坚持与付出,并解析了“个人成功和快乐的秘诀”以及“团队成功的秘诀”,鼓励大家保持定力、踏实科研、再创佳绩!
会后,课题组全体成员聚会共迎2021!
|
2020/09/20
2020年课题组新生培训仰大勇老师致辞
首先热烈祝贺并欢迎新生。你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天津大学读研究生。我知道,有些同学的保研和考博之路充满艰辛和波折。
无论如何,各位同学已经成为天津大学的一名学子,成为我们课题组的一员。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年轻人的加入是课题组保持创造力重要的元素。
大家相聚在一起是一种难得的、神奇的缘分。能够成为大家的导师,我也倍感荣幸。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最奇妙最幸福的是,总是能够与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在一起。一代又一代。
人在一个新环境里,有一种蜜月效应。一般在前几周,不同的人时间有所不同,感觉什么都新鲜,看待人和事带上了美颜镜头。之后慢慢地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原来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如果正好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些失落,甚至失望。这是人的正常情感过程。
这个情感过程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人生观。乐观还是悲观,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我们身边会有一部分人总是抱怨,总是吐槽,总是不满,总是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总是觉得成功遥不可及。同时,一定有大部分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追求成功。同样的世界,全然不同的态度,最终的结果也不同。
对于世界,我们要尽量的乐观,尽量的正能量。
前面,各位老师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工作经验和课题组的一些规范要求。这些分享有助于各位新同学尽快进入状态,少走弯路。
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几点,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几点。
一是,学术规范,严谨求实,不能作假。
二是,实验安全。
三是,做事主动。
四是,主动与导师积极沟通。
五是,与朋辈合作,共同成长。
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大或小的毛病,读研究生是锻造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是一场人生修行。希望大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人生不易,互相体谅。
大家选择加入我们课题组既是偶然,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可能是看中了导师团队、研究方向、研究条件或者研究氛围,我也希望三四年后大家能够实现理想,无悔当初的选择。
|
2020/09/20
仰大勇课题组举行2020年研究生新生培训会
2020年9月20日(星期日)上午8:30,课题组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0楼A326召开2020年新生培训会。
课题组新同学进行了自我介绍。李凤、姚池和赵怀鑫老师分别做了关于学术道德规范、情绪管理和压力调节、实验室安全的报告。高年级同学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科研经验。仰大勇老师分享了为什么做科研、做科研的心态和做科研的关键方法等内容,强调勤奋努力和积极交流对取得科研成果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不忘读研初心、快乐地做有品位的科研!
|
2020/06/17
快讯: 2020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圆满完成
近期,课题组在线圆满完成了2020届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研究生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2020年6月17日,课题组于北洋纪念亭拍摄毕业合影,并举办毕业欢送会,毕业生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老师们祝福毕业生前程似锦。
祝福毕业生怀揣梦想、扬帆远航!祝福课题组蒸蒸日上、硕果累累!祝福国泰民安!
|
2020/03/24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课题组2019年成果概览
2020年3月24日,X-MOL资讯发布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课题组2019年成果概览一文,从多功能水凝胶材料合成及应用、DNA材料构建人工生命系统简化模型以及功能材料用于疾病检测、治疗和成像三方面简要介绍课题组2019年(包含2020年出版)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Prog. Polym. Sci.、Nano 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的成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88YcKuLRAQ7TRdOnop2bw
|
2019/11/31
2019年终总结会议
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上午8:30,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谢克昌会议报告厅召开2019年终总结会议。仰大勇教授、李凤、姚池、赵怀鑫、薛娟老师及课题组30余名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姚池、薛娟和赵怀鑫老师主持。
每位成员分别从科研总结、公益管理及2020计划三方面进行汇报。仰大勇老师在认真听取报告后,对全体师生的科研成果和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与感谢。提出“做事要一丝不苟,做人要虚怀若谷”的原则,同时表示“高质量的研究是不断被否定、被颠覆打磨出来的”,2020年将是课题组高质量发展的一年,鼓励大家坚持“一流的标准”,加强交流,依靠集体的力量,做出行动与改变,共创辉煌!
会上,经课题组全体成员投票评选出郭小翠、唐建普、董宇航、刘春霞和余文婷获得2019最佳科研奖;张雪、唐涵、李帅、刘春霞和唐建普获得2019最佳公益奖;朱艺、宋纳川、丁小惠、欧俊含、徐毓玮、胡品、李凌慧、刘雨洁和刘津桥获得2019特别贡献奖。
会后,全体成员聚会共迎新年。
|
2019/09/10
仰大勇课题组举行2019教师节活动
2019年9月10日(星期一)下午15:00,课题组在54教学楼开展了2019年教师节庆祝活动。
藉此佳节之际,课题组全体同学感念师恩,共聚一堂,欢度这个重要的节日,同学们向老师们表达了最诚挚的祝福和感激之情,并于庆祝活动后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传递了课题组全体师生对课题组未来发展蒸蒸日上、硕果累累的美好祝福和期待。
|
2019/09/08
仰大勇课题组举行2019级研究生新生培训会、课题组4周年庆
2019年9月8日(星期日)上午8:30,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A217召开2019年新生培训会。仰大勇、李凤、姚池、赵怀鑫和薛娟老师及课题组全体研究生参加了培训会。会议由李凤老师主持。
课题组新成员们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和部分高年级同学分享了科研生活中的经验与心得,肺腑之言,同学们收获颇丰。
仰老师在新生培训会上向大家提出了“主人翁意识”,强调“转变”对研究生新生的重要性。同时就学术交流、规则与自由、创新与实践等内容与课题组同学进行了探讨。最后,仰老师总结了课题组四年的成长,提出了要求与期许,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共同进步、相互成就!
会后,全体成员聚会共庆课题组成立4周年。
|
2019/05/19
课题组2019年研究生答辩会成功举行
2019年5月19日,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0楼A217举行研究生答辩会,孟珂,梁辰宇,焦毅,张姣姣,袁烨,张杰,白丽慧7位同学全部通过答辩。热烈祝贺!
|
2019/04/13
参观周邓纪念馆
2019年4月13日,课题组全体师生组织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
2018/12/30
2018年终总结和团队建设讨论会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上午9:00,课题组在化工学院50楼A217召开2018年终总结和团队建设讨论会。仰大勇、李凤和赵怀鑫老师及课题组30余名学生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由李凤和赵怀鑫老师主持。
每位课题组成员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思考,也为2019年制定了新的计划,同时对师长同学的关心帮助表示诚挚感谢。李老师和赵老师除了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也与大家分享了科研生活中的经验与心得,肺腑之言,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仰老师在认真听取报告后,以“关键的一年,贡献重要力量”为题作报告,对大家提出“主动锻造自己”的期许,指出“刚柔并济”的做人做事原则,强调做有意义科研的重要性,同时要放宽眼界,既看树木也观森林。最后,仰老师对课题组2018年师生的辛勤付出和科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2019年提出规划,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坚韧毅力,每天奋斗,共创辉煌!
会后,全体成员聚会共迎新年。
|
2018/09/09
课题组三周年庆
|
2017/12/31
2017年课题组年终总结会议
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上午9:00,课题组在谢克昌会议报告厅举行2017年终个人总结会议,与会成员有仰大勇教授,姚池老师,李凤老师,赵怀鑫老师及课题组全体学生。会议上,每位老师和同学对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为新的一年制定了目标。
之后,仰老师回顾了过去两年中课题组所取得成就:实验硬件设施的从零到设备齐全,成员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成果“对数增长”规律的显现;其次,仰老师表示,要以DNA为核心展开研究,提出了课题组的工作口号『DNA』(Diligence, Novelty, Ambition),从工作态度、质量和愿景上做到“致勤,致新,致远”;最后,仰老师对课题组成员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大家在2018这关键的一年中专注科研,锐意进取。
2018,希望在仰大勇教授和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齐头并进,取得更多骄人成绩!
|
2017/09/10
课题组成立两周年
|
2017/08/25
开学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作为导师代表在此发言,首先向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要真诚地感谢你们!
为什么要感谢呢?
因为天津大学成为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特别是在座的各位硕士生、博士生。
以我所熟悉的化工学院为例,有相当比例的创造性工作是由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出来的,我想其他院系大概也是类似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座的各位青年学子从今以后就是学校科研的生力军,是学校创建一流的主力军。
所以我要真诚地感谢各位同学的加入!
15年前,我和大家一样,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今天,我想与各位同学分享我作为学生、作为老师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准备发言稿的过程中,我与一些同学和导师交流探讨,听取了他们的想法,希望我的分享切合实际。
我从大学,到中科院,到美国和欧洲,学习工作,遇到了我人生中4位重要的导师,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快乐地做有品味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谈谈快乐。
打一个比方,同学们没有经历,但应该能够体会到。我觉得做科研,其实与生孩子相似。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首先要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与痛苦折磨;但当看到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刻,只有惊喜、激动和幸福。
在那一刻,之前的“痛苦”算不了什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痛苦”和快乐是和谐统一的。
快乐来源于热爱。
这个暑假我几乎没有休息,平时也几乎是一周工作7天,我发现,很多导师、很多同学也都是这样,在炎热的暑假依然辛勤工作,奋战在科研一线。有些人对我们这个行业不太了解,问我:这么辛苦、卖力地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挣更多的钱吗?
我们努力地工作,是源于对科研的热爱,是源于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
科研是探索未知、创造知识,我们因对未知世界持有一颗好奇心,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直到找到答案,这个过程是何其美妙!所以,对于科研,少一分功利, 多一分发自内心纯粹的热爱,我们将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和愉悦。
快乐来源于交流。
做科研与本科阶段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是交流方式。做研究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深层次、高级别的智力活动。
一个人闭门造车不可能做好科研。要与导师构建和谐的关系,保持畅通的交流。还要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同行,互相鼓励、学习、欣赏、帮助,共同进步。
在交流过程中,人与人思维之间的碰撞,情感之间的交互,产生灵感和火花,甚至与论文作者在字里行间进行精神交流,这些过程会在大脑里产生深层次的快乐感受。
快乐来源于气度。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所谓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请不要为此烦恼。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也同时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有时候,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卷入一些利益纷争,会吃亏。请不要为此烦恼。换个角度想,总会有人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而且,从一辈子的时间坐标看, 有些事真的不值一提,更不值一争。
心怀阳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世界,世界会以阳光回馈。
快乐来源于感恩。
各位同学,其实我们已然成年,硕士生大概23岁,博士生大概26岁,你可能会发现父母多出的白发和皱纹,他们在慢慢变老,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做科研,不正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吗?
我们也要感恩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发展如此迅猛,我们的科研条件已经与欧美没有差别,甚至更好,生逢这么好的时代,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
我们也要感恩自己。我们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吃过苦,受过累,我们努力地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师长,感恩一路陪伴和引导我们的人。
在我们遭受坎坷、彷徨、郁闷、痛苦的时候,感恩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我们快乐地勇往直前!
如何做有品味的研究?
品味,大意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和修养。研究的品味是指研究的层次和格调。
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催促我赶紧投稿。我非常欣赏这样的学生:做事主动、有想法。我告诉他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数据还不够全面,实验设计还有漏洞,有些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结果展示的图片还很粗糙。借这个例子,我谈一谈什么是有品味的研究。
做学问一定要严谨,也就是天大校训告诫我们的,实事求是。要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造假,不仅伤害自己,也伤害导师和学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没有品味的表现。
有品味表现在创新。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多处于20多岁的黄金年龄,你们精力充沛、思维束缚少,是创造力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希望你们能够在天大做出有创新意义的研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有品位还表现在要有思想。同学们,你们选择了天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说明你们不甘平凡、追求卓越。所以你们的研究也要有思想,不仅解决现在的问题,还要启迪未来。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实验数据本身,还应挖掘其中的科学思想,追求卓越。特别对于博士生,通过博士阶段的训练,应初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
因此,有品味的研究应该是严谨的、创新的、有思想的,进而产生美的感受。正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与各位同学分享了科研生活中的一点体会,真诚地希望我们用心领悟科研中的美,体验科研中的快乐。
培养了这种心境,我相信,将来我们不论做什么,一定会快乐地工作生活,一定会做有品味的事,做有品味的人! 最后,祝大家梦圆北洋,谢谢!
|
2016/09/10
课题组成立一周年
|